冬日里天氣寒冷,但如果你走進德清縣一個叫洛舍的江南小鎮,耳邊不時會聽到美妙而悠揚的鋼琴聲,片刻你會有走進輕盈明媚春天的感覺……細探一番,你會發現,在洛舍那蜿蜒的鄉間小道兩旁,共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鋼琴制造廠和配件企業。
從1984年第一架鋼琴誕生開始,在近30年時間中,德清的鋼琴產量、質量已經相當高了,統計表明,德清全縣現有鋼琴制造及配套企業46家,鋼琴業總資產2億元,年產鋼琴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。但進一步做大鋼琴業的關鍵在哪個琴鍵?洛舍鎮一位副鎮長十分感慨:“我們的鋼琴生產已經有28年歷史,如果一個孩子從三歲開始練習彈琴,如今應該是一名鋼琴家,可為什么我們沒有? ”全國第一家鄉鎮私人鋼琴廠,也是洛舍最大的鋼琴廠之一的杰士德鋼琴廠總經理鮑海爾說,“做鋼琴,以前我們只注重銷售和生產,近年來我們開始注重發展鋼琴文化,用文化帶動產業前進。 ”以文化助推產業發展已箭在弦上。
政府和企業界清醒地看到了產業的癥結問題,很快形成了共識,由此,以“中國鋼琴音樂谷”為名稱的文化產業園區誕生。產業園致力于打造集鋼琴設計、制造、展售、培訓、演出、文化于一體。
在過去的一年,“中國鋼琴音樂谷”的一些前期項目迅猛推進。3月,珠江德華鋼琴公司實施了年產3萬臺鋼琴生產項目,項目落戶縣開發區,占地120畝。今年將加快建設,總投資1.5億元。項目建成后德清縣年產鋼琴量將翻一番,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。 6月,鋼琴音樂谷的又一前期項目——鋼琴文化館建成開館。該館位于武康鎮余英坊,建筑面積950平方米。開館當天,為幫助貧困兒童實現音樂夢想的“德清鋼琴普及獎勵基金”同步啟動,收到民間注資20萬元。
據了解,從2001年開始,縣里已舉辦了7屆鋼琴文化節;“洛舍鋼琴”區域商標成功注冊。中央電視臺曾拍攝專題片《琴鄉》播放;美國高校教授連續兩年前來考察,并將考察成果作為案例編入MBA通用教材;一架由盲人鋼琴家孫巖演奏過的德清鋼琴,在上海世博會上被以990萬元高價拍出。作為德清縣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園區,“中國鋼琴音樂谷”目前已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20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之一。今年德清將重抓創意,不斷豐富“中國鋼琴音樂谷”的建設內涵,打造鋼琴音樂出版物及相關的產業基地等,使音樂谷的文化創意走上到凸顯的前臺。